早上看聯合副刊,
談到在客家傳統中,很有趣的日子:農曆一月二十日 天穿日

天穿日就是天破的日子,女媧用麵團補天,而非後來的煉石補天唷!
於是客家人在這天吃著煎餅來紀念遠古~

最近也想實踐一個生活計畫,將飲食和生活節令結合在一起
我們在冬至,元宵吃湯圓,在清明吃春捲,其實都是人類生活記憶的展現,
因此,我可以邀請朋友們來參加這樣的聚會:吃東西,也吃文化 ^^
雖然我不是客家人,不過一起來分享這樣的傳統遺產也是不錯的呀!

越來越期待這樣的生活了~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補充一下今天看到的文章

食事 卓玫君  2012.1.17 聯合報

味覺與記憶有著驚人的聯繫,從大文豪普魯斯特對瑪德蓮蛋糕的魂牽夢縈就不難理解。但味覺所牽引的,不止是短暫的人生所遭遇的吉光片羽,它更像一朵難以定型的雲,載著人們對於世界初始的集體記憶,隨著時間日漸老去,這朵雲最終降落為雨,遁入夢土之中。

因此我總覺得,做食物的人應該傳承的「道」,首先是神鬼之事,其次才是美味。

據說日前仙逝的國寶級總鋪師林添盛,講究辦桌的「典故」更勝「菜色」,他說早年入行規矩多,拜師學藝之前,不是先拿菜刀,而是先學會畫符,因為不論婚喪喜 慶,廚師都須按照陰陽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設計菜色。他說:「很多細節都有典故,但現代人已經不太講究了。」細節,是的,我暗自認為,這才是真正的行家本 色。

不過,相對於男性大廚所傳承的陽剛典故,女人之間,尤其是母女相傳的飲食之道,保留的或許是年代更為久遠、屬於上古母系社會祕傳的「食事」,那是有關世界 原初狀態的傳說,以令人由衷感謝的方式,轉化為一道道感動人心的平民美食,也因此得以跨越時空的阻攔流傳至今。我衷心覺得,這近乎神顯。

例如,一片薄薄的煎餅,參與了世界的開始。

這或許是許多人從小就耳熟能詳的神話。我的外婆在廚房裡告訴母親,母親也在廚房中告訴我這個傳說。每年端午節接近的時候,外婆就開始忙著做煎餅,她一邊攪著麵泥一邊說:「這是為了補天。」

在昏暗的燈光中,幾十年的老廚房於是慢慢地、慢慢地在空間與時間中退去,一座原始的、黝黑的洞穴隱然浮現。我在斑駁的光影中,聽到了這樣的故事:從前從 前,幾個野蠻的男性神明互相爭戰,打得天上破了一個洞,就好像有人從天上把一整盆水往下猛倒,整個世界即將滅頂,女媧不捨天地就此滅絕,於是想盡辦法將缺 口補起來。作為一位難免要處理柴、米、油、鹽、醬、醋、茶的女性神明,她理所當然地將手上正在做的煎餅,以女性的本能與智慧,往天上的破洞一貼,於是雨也 停了,水也退了。

從此以後,每年補天節(或稱天穿節)這一天,人間的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煎餅,讓自己在被美食溫暖了的感官中,重新體驗世界重生的喜悅,並紀念女神的恩典。直 到今天,如果你在每年五日節來到泉州人聚居的鹿港(聽說客家人另有農曆元月的補天節),除了熱鬧的划龍舟比賽外,你或許也會發現,整個小鎮都飄著令人難以 抗拒的餅香味。鹿港人以如此令人愉悅的方式,同時紀念著女神與詩人。

所以女媧其實不是煉石補天,那是被男性修改後的版本。

「何止如此,在母系社會的時候,神話講的是女媧治水,但在文字發明後的父權時代,她如聖母般的神跡,被男人用大禹治水的故事給竄改了。」一位自稱是女性主 義者的女子聽了我轉述的故事後,憤慨地提出她的女性史觀。「母系社會是一個比較容易達到性別平等的社會,因為世界是女性所創,所以她具有創作者先天的超然 與寬容;而男人的世界是後天奪取而來的,為了鞏固搶來或偷來的統治者地位,所以難以公平對待女性。」她的神情凜然如女神,我不禁莞爾。

不管如何,煎餅補天真的是充滿生命力的創意。神話的能量如此巨大,大概世上真正的原創在創世之初就已經用盡,從此天地只是悠悠變老而已。如果啟蒙前的漫漫 長夜,以其肌理豐富的黑,啟發人們以夢的語言織就如此生動的文本,多麼令人暗自期待,文明的第一道曙光能晚一點到來。但它畢竟已經盛氣凌人地來了,而如此 重要的誕生神話,淪為婆婆媽媽的口傳歷史。

從一些被稱為文人的男士零星留下的記載中,或許可以隱約看出神話失落的端倪。最早記載天穿節的資料可能是東晉王嘉寫的《拾遺記》:「江東俗稱正月二十日為 天穿日,以紅縷線煎餅置屋上,曰補天穿。相傳女媧氏以是日補天故也。」宋代南城人李觀〈正月二十日俗號天穿日以煎餅置屋上謂之補天感而為詩〉說:「媧皇沒 有幾多年,夏伏東愆任自然。只有人間閒婦女,一枚煎餅補天穿。」也就是說,這個母系社會的遺存早在宋代時,就已經被父權社會視為「女人家的無聊事」了。到 了明代,楊慎《詞品》說,「宋以前,正月二十三日為天穿日,言女媧氏以是日補天,俗以煎餅置屋上,名曰補天穿。今其俗廢久矣。」但事實上,這個習俗以一種 相當平凡的方式,繼續在母女間傳遞著這個來自創世之初的神祕訊息,一直來到我生活的二十一世紀,仍有一小群人,或許明白,或許不明白地紀念著偉大的創世女 神。

為了彰顯女神的德澤,有必要在這裡公開這個神聖食譜。其實這片大有來頭的煎餅作法意外的簡單。外婆與母親喜歡用豆芽菜與韭菜和麵泥,以少油煎至兩面微黃, 起鍋後沾些調味醬,就可以食用了,喜歡海鮮或肉末的人們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增添。外婆甚至給它取了一個渾名,叫「中國披薩」,所以我們家裡人人都是這樣叫來 叫去,外人聽了往往一頭霧水,還以為是披薩本土化之類的創意料理。好懷念那段等著煎餅起鍋的美好時光,淘氣的孩子們總是迫不及待地從鍋裡徒手捏起一片薄 餅,一邊仰頭吹涼,一邊大口咬下,在吹氣換手的忙亂中,哪裡知道世界的開頭就是這樣呢?外婆留給我們的美麗遺產,還有七夕湯圓的淒美傳說。每年農曆7月7 日時,她都會吆喝大家一起搓湯圓祭拜七仙女,我從小就愛在一旁看她搓圓仔,因此發現了一個頗為神祕的動作:七夕時她會以大拇指在每個白胖的湯圓肚皮上捺個 凹洞,但是搓冬至湯圓時就不會如此,我好奇問她原因,她理所當然地回答,這是因為牛郎與織女分別的時候,織女會傷心地流下眼淚來。

「所以每年七夕晚上一定會下雨。」外婆以她豐富的人生經驗不無權威地說:「湯圓上的凹洞是用來接住仙女的眼淚。」

至於為什麼要接住仙女的眼淚,當時的我當然不明白,但隨著年紀漸長,我逐漸瞭解到,在這則浪漫的傳說背後,或許隱藏著原始人類對洪水記憶的深層恐懼,就像 女媧時代的天水差點將地球淹沒一樣,人們也深怕失控的女神會用淚水將大地淹滅,因此以如此質樸的原始思維,馴化人與自然間的危險關係。

但我比較願意相信,那是因為仙子的眼淚太珍貴了,所以人們交感出一種充滿想像力的「巫術」行為,用來承接上天降下的聖水,將之飲用,以沐神恩。

這是體驗的問題,而不是理解的問題。「稻子需要經過穀雨才能生長得好。」一位學中醫的朋友在多年前的「穀雨」那天解釋這個節氣的由來:「雨水是天地交合之 氣,穀得雨而生。」於是在微雨中,我們將雨傘丟掉,像春天的小草一樣,仰天啜飲神水,期望自己也能長得好。這就好像我們都曾隱密施行過的一些小小「巫 術」,古今的距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遙遠。在天地孕育化成的米糰上,依長輩的吩咐按下圓形指印的現代人,與千萬年前原始人類所懷抱的心事,或許只是複雜與簡 單的程度不同而已。

道不顯,藉天地萬物以顯。關於世界的運行,根本沒有所謂的神祕主義,只不過是在尋常事物中,看見不尋常的意義,那不是創造,只是喚起,有如搖醒沉睡的精 靈。在麵粉的彈性與鮮蔬的清脆口感之中,在糯米的軟爛與內餡的甘甜之中,我們在這樣的「小確幸」裡,感受到微微如冬陽般的喜樂與幸福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凡 夫俗子或許也不需要感嘆自己沒有萬貫家財可以傳家,在日常瑣事中,每個人都平等地擁有讓封印的靈光再顯的力量,這,或許才是真正的傳家之道。

而我也相信,每一位為家人準備食事的平凡女性,身上都隱藏著創世女神的不凡原型。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lor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